首先界定下小规模指的是50人以下的软件组织,估计很少有人会把CMMI五级和这种规模的软件企业联系在一起,因为很多人会认为一方面小企业没有资源导入CMMI高成熟度,另一方面他们项目个数有限,很难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有效的量化管理。但如果研究下CMMI研究院近几年的评估数据,我们会发现小规模的五级组织逐年增加。那今天擎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让小规模的软件组织实现并维持CMMI五级?
CMMI五级给小企业带来的价值
首先五级证书对企业的竞标应该是个加分项,但如果这是唯一目的话,本文讨论的内容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。真正能够结合实际,做法适当,五级才方显其高收益。
下图是这家小企业从CMMI2级到5级,在下列三个指标上的变化:
- 个人利润率;
- 生产环境下缺陷率(缺陷个数/需求个数);
- 单次发布的需求个数;
这绝对是张拿得出手的成绩单,让CMMI成为了提升业务能力的模型。五级在项目和组织层面的量化决策实践,常态化的问题、痛点、机会驱动的改进机制也可以让小企业的重要决策更加合理,减少了生存、发展中遇到的风险。
小企业的优势
小企业有自己的难处,身兼数职比比皆是不说,成本压力往往更大,项目进度往往是刚性的。但小企业也具备一些不可忽略优势:
-
首先规模小往往意味着短周期迭代交付比较普遍,这就提供了统计过程分析、效果反馈的场景,同时提供了实时改进的机会。
-
其次小企业的核心领导一般比较稳定,他们有压力,但也有动力,没有什么包袱。为了发展和生存,所谓船小好调头,他们更容易接受创新成本。
-
小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会相对容易些,只要他们真正理解了某件事情,整个公司上下会很快达成共识,自然为CMMI五级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
七条有效实践
这里再给大家分享7条有效实践。
1、利用好能帮助你做重要决策的质量数据
Ron Radice曾做过一个调研,95%的CMMI高成熟度组织会把量化过程放在质量控制上,特别是同行评审。评审和测试能自动带来许多缺陷相关数据,利用好这些信息能在项目层面做好质量分析,同时也是改进的重要来源。选择什么样的缺陷数据,一定要和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结合,这些数据必须提供重要决策所需信息。
注意在你的配置管理工具和问题监控平台上,很可能已经有不少有价值的内部缺陷数据,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你实现CMMI四级和五级的实践。
2、专人负责有效利用各种内外资源
规模小意味着资源投入一定有效,所以人选很重要。最好是领导也信任,大伙也认可的人专注管理推动这件事,和大家沟通好为什么做,做什么,如何做,何时做等。五级工作牵扯创新改进管理,量化体系/统计过程控制的建立、优化、推广,评估准备,等等工作。肯定需要利用好内外资源,如理念一致的外部咨询、培训。
3、选择好评估师
研究院允许组织选择自己认可的评估师。IEEE案例认为选择和组织理念价值一致、能助力的评估师至关重要,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败。这家企业用DAR做了选择,有意思的是这个选择也成了评估时作为DAR的证据。
4、充分利用小迭代
CMMI高成熟实践需要依赖于过程和产品数据的实时分析,同时需要一定的样本点积累,如果是2-4周(或者更长些)迭代开发模式,就可以提供充分的数据信息。
5、避免统计游戏
掌握必要的统计技术,特别是真正理解相关统计方法的真正意图和应用场景,是不能跳过的。企业内部需要尽快掌握这些方法,让统计分析在项目和组织的决策中,能帮助消除不确定性,真正起到作用。
6、将量化管理自然融入到当前管理机制中
国内高成熟度落地有个通病,就是为量化管理另起炉灶,这往往是在迎合CMMI而不是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。量化管理的新的分析活动应该自然融合到已有的例会、报告中,不要单独再开会,制作报告。
7、将高成熟度实践常态化
不要把五级做成一锤子买卖,将改进常态化,不断完善量化体系。小规模的软件组织也有项目间的差异,如复用度等,往往需要量化的细化分类。随着企业的发展,很可能关注点也会变化,如新的安全性要求会要求组织对缺陷分析维度做出调整,这就要求改进的常态化以及量化体系的不断调整。常态化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自动化工具,特别是度量工具的普及。
实践证明CMMI高成熟实践完全可以给规模小的软件组织带来回报,虽然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,但大家还是要有开放的胆识,根据需要,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量化管理、改进之路。